□记者杨克 李光银 陈小万 通讯员徐淑霞 薛雯雯 位于黄河尽头的东营市东营区,正作为高端石油装备产业的“金名片”而受到全球瞩目。这里已建成钻完井、石油生产、油气生产升级、海洋装备四大优势产业链。 500多家相关企业聚集于此,年产值超过350亿元。近日,两辆满载石油设备的红色大型卡车从山东轻锐油气装备有限公司缓缓出发,奔赴非洲油气田现场。 “本次交付的两台快速移动交流变频沙漠钻机,是专门为满足非洲客户复杂的极限工况而研发的。”科瑞油气钻采装备生产制造中心副总经理于浩销售事业部表示,该产品在集成度、自动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其性能比客户预期好10%以上。研发和生产周期也比原计划缩短了三个月。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实实体经济基础”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和“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等1500多种类型。高端油田装备产业群也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产业群和“飞编队”产业群。企业正在积极倡导“扎堆、走出国门”的理念。目前,科瑞油气作为龙头企业,拥有200多家海外运营公司。Eams及其业务网络覆盖全球80多个主要产油国。从追求技术到多重领先,东营石油装备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过去我们只是落后,但现在我们在很多领域可以‘并行’甚至‘领先’。”东营区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任胡先文感叹道。我在Chi国际石化石油技术装备展览会(东营)上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往届聚焦“放眼世界”,如今,东营油田装备生产正自信地“秀出实力”,行业从“制造”向“智造”、“服务”加速转型。 “今年展会专门打造了‘出海组’展区,我们的海洋油气装备、水下智能系统、无人机应用位于东营高新区的威飞船舶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研发制造水下圣诞树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企业。该公司生产制造中心总经理徐建让介绍,威飞船舶拥有3个亩级制造和研发基地。营销网络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多项基础知识产权。水下圣诞树被誉为“水下圣诞树”。深水油气开发的“咽喉”,1358项精密零部件长期被国外主导,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使得威飞海洋与东营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的合作变得异常艰难。开发性能更好的自主产品。它们目前正在许多国家水域进行工程应用,并在世界各地取得了成功。 “武器大国”创造行业传奇,“小巨人”也支撑民族自豪感。东营市秋信工程毛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K344破碎打包机堪称井下“液压战士”。独特的橡胶缸设计,可承受200次反复调节,即使在70兆帕的高压下也能保持稳定的密封。该公司总经理项文明表示,公司已获得100多项研究成果和80多项国家专利,并拥有许多打破国外垄断的“小而强”的技术。为推动尖端高精企业“崛起”、“做强”,东营区近期实施了科睿数码高端智能产业园等51个重点产业项目。智慧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总投资84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省级中小专业和新型企业数量由2019年的3家快速增长至158家,2025年8个石油装备产品入选山东省首批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和产品名单。今年上半年石油装备行业出口额达到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科瑞油气、森诺科技等已成功签约中东、非洲地区超60亿元油田增产服务项目。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着力优化提升传统石油装备产业,加快打造石油装备产业强国”协会由行业部门牵头,国有企业参与并牵头,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加强资源管理。 “我们将深化合作做大做强链条,共同推动产品和服务向海外拓展,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和石油科技创新中心。”东营区委书记赵明银表示。